很多在 30 到 45 歲之間的專業人士,都會在某個時刻問自己:「我接下來的人生還想這樣過下去嗎?」即使升遷順利、收入穩定,內在卻開始浮現一種說不上來的迷惘感。你開始懷疑,這份工作,還能不能代表真正的我?
你什麼都沒做錯,卻總覺得缺了一塊。
你工作表現不差、同事關係良好、升遷穩定、收入穩定。但有時候你會問自己一句話:「我真的想這樣一直做下去嗎?」「除了完成任務,我還想創造什麼?」
這不是任性,也不是不知足,而是一種深層的提醒:「你的內在,開始想要一些不一樣的東西。」
那一年,我只是多做了一件「沒人叫我做的事」
2016年,我外派新加坡當行銷主管時,有一次注意到辦公室一位新進業務同仁看起來鬱鬱寡歡、不太適應。他負責的是銷售數據分析的工作,每天都盯著 excel 表,但我總感覺他頭上有一片烏雲,工作起來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。但我也留意到他與人互動時很有親切感,說起話來常能討同事開心,很有做業務的潛質。
那不是我的部門,也不是我的責任。但我心裡有一個聲音:「也許我可以幫上什麼忙。」
我主動找了業務主管,分享我對這位同仁的觀察與想法,鼓勵考慮調整職務。當下很緊張,怕被視為多管閒事。沒想到業務主管回應:「我也這樣想,但我擔心他剛來還沒有表現就被調動,會不會很影響他的自信心。謝謝你說出來,我覺得該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。」
後來這位新同事轉任業務,成了年度 Top Sales,整個部門士氣大增。而這次跨部門的信任對話,也促成了我與業務主管的高度協作,幫助團隊拿下亞洲區最佳團隊獎。
什麼是我真正在意的?我在哪些時刻感到發光?
這不是多做一件事而已。這件事讓我第一次發現:我不只是熱愛行銷,而是熱愛看見人的潛能被放對位置後綻放的樣子。那一刻,人生的某個「點」亮了起來,成為我後來開始成為生涯教練的契機之一。
你呢?有沒有哪一次,你主動為他人做點什麼,不是為了績效,而是出於直覺與關心?
或是,有沒有哪一次,你突然覺得「啊,這才是我想做的事」?
這些「無法預設,但做了就會記得一輩子」的點,其實就是你人生的真實指引。
如果你也感覺自己「少了一塊」,可以從這三件事開始
❶ 回想人生中三個「我做得很開心」的時刻
❷ 寫下一句:「我其實很想嘗試但還沒做的事是__」
❸ 找一位信任的朋友或教練,把這些話說出來,讓它開始有生命
你不需要一口氣轉變人生,只需要從看見開始
前幾天重看了 Steve Jobs 知名的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,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叫「connecting the dots」,串連你生命中發自真心去做的事,就能創造你獨一無二的路,這些點無法事前規劃,但回頭來看的時候,能發現一切都說得通了。
如果你正經歷類似的職涯迷惘、不確定下一步方向,歡迎預約一場 30 分鐘的免費生涯教練對話。讓我陪你一起串起那些散落的點,幫助你找回內在的導航系統,重新連接你真正想走的路。
